第16章 从军

这幅绣品一经挂出,围观的人群更多了。

金元富慢悠悠地走了出来,嘴角微弯:“各位客官,这幅猛虎镇山图,乃是由我家当家绣娘金佩兰,历时数月,凝结了无数心血的极品佳作。”

他走上前,继续对众人道:“各位可以上前来,细细观摩,以免弄脏绣品,本店备了一双手套,若想要上前细看还请排队,请诸位见谅。”

绣品高挂在门前,众人纷纷抬头仰望,足有一人高的绣布上,只见一头兽中王者昂首伫立在山石上,蜜黄色的皮毛上夹杂着一条条褐色斑纹,脊背厚实而光亮,威风凛凛。虎口大张着,有着气吞山河之势,仿佛下一秒就要发出震天狂啸,令人胆寒生畏。

“你们看,这猛虎的毛发如此细密,边缘的丝线细得都快看不见了,真不知是怎样的境界,才能劈出这样细的丝线,丝线细到这个地步,走线便更难掌控,稍有不慎,图样就会变形,但你们看这山石,着墨遒劲沧桑,刚直有力,这是何等深厚的绣功。”

“这老虎的眼睛闪着炯炯金光,也太神气了,古有画龙点睛,今日所见,这虎眼金睛一点,虎虎生风,就跟真的似的,竟叫人不敢直视。”

如同此人言,每每对上猛虎的凶厉的兽瞳,便会被震慑得发怵。

人群中,兀地发出一声幼童的啼哭,妇人将幼童抱起来,一边哄孩子,一边解释道:“孩子太小,一看到这凶猛的巨兽,许是被吓哭了......”

那位生意人率先上前,戴好了手套,又执起放大镜,对着绣品细细观摩起来,每到一处,眼神愈发灼热。

这幅绣品一出,所有人都在观望,也没有人贸然开口询价,良久之后,人群中一位老人缓缓问道:“敢问掌柜,这幅绣品如何作价?”

在场有不少识货的人,已经暗暗估起了价格,议论纷纷,有说三千两起卖的,也有说五千两起卖的。

却听金元富道:“这幅绣品,原本是为明年的皇商资格遴选而绣制,本是一副压轴之作,只是为了给大家略作展示,并不外售。”

此话一出,那青衫老人面露失望,但仍旧在一旁排着队,等着观摩绣品。

那生意人有些急了,他好不容易找到这般出彩的绣品,刚才已经错失一副,这一幅明显更有价值,他不想就此放弃,于是开口询问:“金掌柜,你好歹开个价,以后若是售卖,我们心里也好有个底。”

金元富略作沉思,思考了一番道:“既然诸位如此欣赏我家的绣品,相逢即是缘分,这幅绣品,定价八千两,不竞价,若是有人出得起,我们也可以忍痛割爱。”

说罢,他便云淡风轻地站至一旁,一副对此并无所谓的样子。

这价格高得令人咋舌,人群中瞬间沸腾了,有人朝那生意人问道:“怎么样,这价格你愿意出手么?”

生意人苦笑道:“如此高价,我也只能欣赏,敬而远观了。若是有同等或是稍次的绣品,作价低些,我一定会来买下。”

“八千两是吧,我买下了。”青衫老人站了出来,此话一出,所有人都将视线投向了他。

青衫老人看上去七旬左右,但精神矍铄,身挺直如松柏,只着一身朴素的青衫,众人见他敢买下八千两要价的极品绣作,纷纷暗自猜测其身份,却无一人猜出来。

老人在众人的注视下进了店内,交了定金,金元富承诺请镖队护送,再隐秘送至他家,一切都做到低调,终是让老人满意地离开。

锦绣坊今日卖出的两幅绣品名动一时,很快传遍了瑞安城。

叶汝锦得知此事时,并无太多震惊,只问了一句:“这两幅绣品,卖出去多少银子?”

“一幅一千八百两,一幅卖出了八千两的天价。”下人答道。

叶汝锦这才有了些惊讶之色,她转过脸,嘴角微微一翘。

***

这日,宿砚早早地将工活完成,找到织布坊管事的刘师傅。

刘师傅正巧得闲,见他朝自己过来,便问:“宿砚,你有事?”

宿砚点点头,他朝刘师傅行了一礼,垂眸道:“刘师傅,这些日子以来,你耐心教我使用织机,费了您不少功夫,我对此十分感激。近日深思过后,我决定离开织布坊,还请刘师傅替我给掌柜说一声缘由。”

“你要走?......你真的想好了?”刘师傅面露讶异,还有一丝惋惜,于是问道:“你在织布坊干得好好的,只花了半年多,便把别人一年才能学会的织布技艺都学会了,你现在要走,到底为什么?”

刘师傅出于好奇,也出于对这个晚辈的关心,他大概知道宿砚的家境,此时确实是担心,这少年因为一时冲动,错失了这份好差事。

“实不相瞒,来织布坊并非我的初衷。我一直有打算,去从军。”宿砚答道。

刘师傅见他面露坚定,沉吟半晌,终是叹了一口气:“我知道,一直以来,你都不像是甘愿困于此地的人,你既然叫过我一声师傅,那我便祝愿你,一路顺遂平安,将来若是上了沙场,千万要保重自己。”

宿砚感激地颔了颔首,至此,刘师傅找出织工名册簿子,将宿砚的名字销去。

离开叶氏布庄后,宿砚想过折返回去,但只是起念,并未真的回布庄去叨扰那人。

他没有任何立场,能与她有更多的牵扯。

哪怕只是去和她说一句道别的话,宿砚也找不出合适的缘由。

沿着街巷,经过那日与叶汝锦一起去过的清风书堂,宿砚脚步不听使唤地走了进去,行至那一排图志前,目光扫过每个书名处。

视线停驻一瞬,他拿起眼前这本《四海怪谈图志》,缓缓翻开扉页,少年用指腹轻柔地抚过图志上生动的图文,良久才将其放下。

书堂的小厮见他看了许久,好意提醒道:“客官,你看的这册图志是新刊印的,到货不久,数量不多,若是下次来,保不齐就没有了,你要不要带上?”

飘远的思绪被拉了回来,宿砚答道:“不用……会有一个人,来买走它。”

他说得意味不明,小厮一脸莫名其妙,就这样看着宿砚踏出了书堂。

他缓缓走在青石板道上,想着应征入伍的事宜,这时,耳畔传来一阵熟悉的娇柔女声,只是声音隔得有些远。

几乎是下意识的,他立马转过头,四处寻觅那人的身影,然而,并没有见到那道倩影。

少年眉眼间浮现几分落拓,他自嘲地低笑一声,随即加快了回去的脚步。

与此处相隔一巷的距离,叶汝锦与苏婉正缓缓经过街头。

“阿娘,我真希望神佛有耳,能够听到世人的诉求,让阿爹赶紧好起来。”叶汝锦道。

苏婉看了一眼女儿,语气凄婉:“我也希望,可是......”

提及叶兆海,苏婉越发哀愁,眼看便要垂泪。

叶汝锦出言安慰:“阿娘别难过,我相信阿爹一定会好起来的。”

入秋以后,叶兆海的肺疾又犯了,甚至比以往还要严重,母女俩对此担心不已,请了所有能请的郎中,都不见多少起色,为此,苏婉带着叶汝锦,去普华寺替叶兆海祈福。

从普华寺回来的这一路,叶汝锦挽着苏婉的手臂,她明白她娘的哀愁,不时在苏婉旁边细声安慰。

......

金元富最近卖出了近万两的绣品,一时春风得意,今日携着侍从出门游街赏玩。

他才买下一幅当代书圣的笔墨,心情大好,轻摇着手中的紫檀木折扇,从这家高档字画铺里走了出来。

金元富抬眼便看到,叶汝锦和苏婉正朝着这边走来。

母女俩走近了,叶汝锦也注意到他,所谓冤家路窄,狭路相逢,叶汝锦只是淡淡扫了金元富一眼,打算略过此人,绕道而行。

谁料,金元富却径直上前,朝母女俩拱手鞠了一礼,笑眯眯道:“金某见过苏掌柜、叶姑娘。”

母女俩不知他是何意,只得停下脚步,叶汝锦语气冷然:“怎么,金掌柜有事?”

金元富想到叶汝锦研制的劈丝药水,心下一热,又不能言明此事,便笑道:“咱们两家对门而立,实在是缘分,叶姑娘也不必对金某如此冷淡吧,以后说不定,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......”

“合作?和你们锦绣坊?”叶汝锦嗤笑一声,眼珠一转,似是想起什么,她话锋一转:“金掌柜,你们锦绣坊日进万金,瑞安城人人皆知,锦绣坊的绣品乃神仙极品,别说合作,我们叶氏布庄可不敢与你们攀关系。”

言辞间,竟带着戏谑。

许是心情明媚,金元富丝毫未被叶汝锦的言辞呛到,他将少女生动的表情尽收入眼里,等她说完,才继续开口:“叶姑娘对金某成见颇深,还望姑娘看在我送你的那十本图志的面儿上,可否对我少些成见?”

叶汝锦蹙起秀眉,目露惊异:“你说什么?那十本图志,是你送的?”

不仅是诧异,此时的她,还甚至有种吃了苍蝇的恶心。

一旁的苏婉虽不知情,但根据两人的交谈,已经猜出大致情形,她面露嫌恶,字字铿锵道:“金掌柜,我家小女尚未出阁,你这样做,把姑娘家的清誉置于何处?我原以为,你们锦绣坊只是生意上行事龌龊,没想到,人也如此行径!”

她恨恨地睇了金元富一眼:“你送的东西,我们会原数还给你,还请你以后不要再来打扰我家小女。”

言罢,苏婉带着叶汝锦,再不理会金元富,速速离去了。

剩下金元富怔楞片刻,回过神后,又恼羞成怒,将手里的折扇狠狠地掷在地上,好好的紫檀木扇柄,就这样断成了两截。

作者有话要说:好想要评论呜呜呜呜~想要小天使的鼓励~